能达云·月
2020.11.27

DJI_0447.jpg

“能达云+星湖月城市展厅项目”,简称“星湖云月项目”,位于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能达市民广场内,

建筑团队希望借由景观式的建筑设计和空间功能的升级,塑造一处兼具美观、趣味及功能性的公共休闲活动中心。

项目由两处彼此呼应的空间,开放式的“云”和闭合式的“月”组成。


01.一次非常规的建筑表达

DJI_0467.jpg

“云”俯视全景

DJI_0528.jpg

日照中“云”的投影

由于项目区块地处能达园区的核心位置,布置实体建筑势必会遮挡园区的景观视线。

建筑团队在进入项目之初就已确定下来此次项目的概念方向:在完善功能性的同时,

让场地中的建筑景观和绿化景观能够相互“借景”,设计一个近乎透明的构筑物。


DJI_0464.jpg

“云”顶部细节

DJI_0368.jpg

“云”顶部细节 & 光影

进而结合可行性的思考,决定尝试运用“反建筑”的表达方式改变建筑垂直支撑的原理:

以超薄钢片搭建一个多跨连续的钢架结构,通过片状化的主体构成一个流畅的建筑空间,

并在脚端使用钢柱体形成支撑。以结构回应形体,如此一来,一朵漂浮的、

富有诗意和梦幻色彩的“云”便露出了它的最初形态。

DJI_0508.jpg

“云”的投影

DJI_0397.jpg

在灯光设置烘托下的“云”


02.极致通透”的结构挑战

_DSC1483.jpg

“云”内部的构建细节

DJI_0427.jpg

顶部“云片”的闭环结构

力图将项目对视线的遮挡影响降到最低,建筑团队希望赋予“云”以极致的通透感,不仅如此,

还希望当观者从各个角度观看云时,它的形态都能有所变化,建立一种“流动”的视效体验。

设计将称之为“云片”的水平向构件作为横梁,使用厚度仅为10mm的钢板制作,称为“刀片”的竖向构件作为立柱。

“托起”云朵的脚柱之间的最大跨度为6.7米,梁跨高比远远超过了常规的钢梁尺度。对结构工程来说,

需要同时达到轻盈、薄透和稳固,无疑是一次高难度的挑战。

1.jpg

风荷作用下“云”的侧移

经过不断的测算和优化,最终的结构方案保持了云片的厚度,顶部的云片做封闭环状处理,

形成一个具有坚固环梁张力的完整壳体,以此解决结构外鼓和倾倒的问题。

顶部以下的环状云片则负责解决梁跨高过大产生的抗弯刚度不足的问题。

DSC00391.jpg


2.jpg

“云”结构 & 顶部细节

同时,由于刀片的合理排列决定了整个结构的竖向刚度,在排布上便以上下交错、不连续的方式支撑云片,

通过水平板在每层传递水平力。云片与刀片的巧妙组合,在竖向上形成了薄片的应力刚度和全高的空腹桁架组合作用的力学模型,

一柔一刚,极大的增强了竖向的抗弯刚度。每根立柱的顶部都被设计成三个分支的树杈柱,

均匀分布,将柱顶与“云”之间的弯矩转化为树杈的轴力,避免了柱顶节点处因为局部弯矩过大,

云片无法承受的问题。如此一来,一朵“刚柔并济”的云朵便得以展现在我们面前。


03.“穿云逐月”的意境之美

DSC00500.jpg

“云” & 廊桥

完成“云”的主体构筑后,建筑团队在“云”中设置了一个可穿行的廊桥。体验者不仅可以从外部的不同角度观看云,

捕捉其光影变换,又可以步入其中,在回环的流线和轻巧的云墙间体验景观的变幻。

当晚间的灯光或夏季时的喷雾装置开启,漫步云端的意境会再次得到升华。

DJI_0462.jpg

“云”顶部细节 & 廊桥

根据公园整体规划,提升园区公共景观的完整度,在广场北侧设计了一个闭合式公共空间——呈半月牙形状的“月”。

 “云”是公共户外休闲的空间,“月”作为星湖城市展厅,为园区提供多功能文化体验。

希望“月”能够与“云”呼应,构成一组相映成辉的景观。

DJI_0387.jpg

“云”与“月”俯视夜景

因此,“月”的设计采用同样通透的原则,呈扇形分布的直线梁柱和大面积的玻璃连接月牙两端的弧线,

构成“月”的前端主体,半月牙的横截面一侧设置为入口。

DJI_0557.jpg

“月”俯视全景

DJI_0577.jpg

“月”局部结构

“月”由两个功能空间组成,设计将长短两条弧线搭建出的整体空间进行分割:前侧是用以陈列区域开发规划及理念的公共区域,

两端为公共接待区,包含前台、吧台、会谈区和VIP客室等功能区域;内侧为面向公众开放的数码影像馆。

DJI_0613.jpg


3.jpg

“月”俯视夜景 & 入口

在前端,打造一处纯净、明亮的公共室内空间,从内侧梁柱、斜面屋顶到栅格墙面全部使用白色,

与水磨石地坪构成和谐统一的视觉系统;从屋顶垂悬的弧形灯带与月牙的内侧弧线平行,为空间补充暖白色光源。

_DSC1573.jpg

“月”室内接待区

_DSC1831.jpg

“月”室内接待区 & 展厅区域

_DSC1920-Pano.jpg

“月”室内光影

与此同时,为了营造空间质感,座椅和灯饰采用最为简约的配比,与整体空间达到完美融合。

内侧的数码影像馆将使用最为前沿的影像科技展示开发区对未来前景的展望。

通过对室内空间的明晰排布和细致刻画,项目完成了对“皓月”意象的确切表达。

DSC00637.jpg

“月”室内顶部灯带细节

_DSC1968.jpg

“月”室内吧台区

4.jpg

“月”室内走廊 & 树影 & 卫生区

身处“月”中,观者既可以平视饱览园区景观,又可以仰观天空景象。

而当阳光穿过“云层”时,也是洒入“月弯”之时,“云影”与“月影”以各自的形态一同变化,

当夜幕降临,两者又被灯光点亮,一处洁白一处皎洁,互为意趣,

吸引人们前来“穿云逐月”,体验这意境之美。

云:西南角.jpg

“云”西南侧夜景

DJI_0613.jpg

“月”俯视夜景

西北侧鸟瞰.jpg

“云”与“月”俯视全景

通过这样一组富含诗意的景观构筑物,建筑团队表达了对城市、区域和人的体验的思考,

富含想象力并能激发想象力的建筑正是激活片区活力的最有效表达。

云线稿.jpg


上一篇:城市微更新——慎成里改造微更新方案

下一篇:友名荟